來源:森工機械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25
在通常的印象中,煤,除了直接燒,似乎沒有別的用途。
與刻板印象相反,一塊煤完全可以“七十二變”。
變身汽油、柴油為汽車驅動提供燃料,變身化纖材料制作衣服,變身塑料餐具盛放美食……不走進寧夏煤業(yè)公司煤制油分公司,很難想象一塊煤的用途如此之廣泛。
2016年7月19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時作出重要指示:“在我國西部建設這樣一個能源化工基地,特別是建設一個目前世界上單體規(guī)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,具有戰(zhàn)略意義。”
總書記提到的煤制油項目,正是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(yè)(以下簡稱“寧夏煤業(yè)”)當時正全力以赴建設的“400萬噸煤制油項目”。
“有了煤制油技術,我們就可以把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轉化為較為缺少的油類資源,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。”寧夏煤業(yè)氣化一廠二車間工藝副主任武祥元介紹,煤制油項目意義重大。
有了總書記的關心和指示,寧夏煤業(yè)全體員工昂揚奮發(fā),誓要將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,原計劃工期5年的工程,最終僅用39個月就完成了建設,在總書記考察的當年12月,項目正式投產。
回望煤制油項目跋涉過的道路,項目團隊不勝唏噓。
起初,寧夏煤業(yè)嘗試引進外國成熟技術。
“打不著火,投不進煤,除不盡灰…”負責煤制油項目核心部件“神寧爐”研制的神耀公司總經理匡建平回憶起國外引進技術的“水土不服”。
“買不來核心技術,更買不來核心競爭力。”匡建平說起當時的決心,“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。”
國產化之路并不容易,困難重重。
項目需要建設兩條200萬噸生產線,由1000余個子系統(tǒng)、156個系統(tǒng)組成的復雜巨系統(tǒng)集成。項目團隊需要突破一道道亟待攻克的高難度技術壁壘。
寧夏煤業(yè)沒有被困難嚇倒:
團隊錨定37項自主國產化任務,推進產業(yè)裝備制造水平提升;
寧煤主動聯(lián)系國內29家大型裝備制造企業(yè),開始逐一攻克各項國產化難題;
最多有3萬人同時施工,無懼嚴寒、酷暑,只為項目投產。
2016年12月21日,項目打通工藝全流程,油品A線產出合格柴油。至此,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(shù)掌握煤制油全生產鏈技術的國家之一,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、壟斷:年轉化煤炭2400萬噸,占寧夏煤炭年產量的1/4,推動了煤炭由單一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轉變,成為能源技術革命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徑。
項目投產后,習近平總書記發(fā)來賀信??倳浽谫R信中指出,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,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、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、促進民族地區(qū)發(fā)展具有重大意義,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(fā)展方式的有益探索,是實施創(chuàng)新驅動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的重要成果。
總書記的賀信,讓寧夏煤業(yè)全體員工備受鼓舞。
“總書記希望我們‘不斷擴大我國在煤炭加工轉化領域的技術和產業(yè)優(yōu)勢,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’,既鼓舞我們銳意進取的干勁,又指明了前進的方向!”寧夏煤業(yè)工業(yè)研究院院長李磊回憶起賀信里的內容,每一個字都讓他倍感振奮。
說干就干!寧夏煤業(yè)持續(xù)深化產業(yè)鏈,不斷提升煤炭的綜合利用率,在減少排放和污染的同時,增加經濟效益。
經過技術攻關,寧夏煤業(yè)攻克了煤基聚烯烴彈性體(POE)成套技術,依托煤制油裝置α-烯烴優(yōu)勢,未來可生產40萬噸/年的POE產品。
在寧夏煤業(yè)化工研究院(以下簡稱“研究院”)的實驗室,瓶瓶罐罐中放滿了各種聚丙烯原料。POE小顆粒潔白如雪,狀若珍珠。
研究院院長李磊介紹說:“咱們日常用的塑料飯盒、水杯、口罩等都是POE產品加工的,而做成‘白珍珠’的原料就是煤炭,是不是很神奇!”
著力于多元化、低碳化和高端化的目標,寧夏煤業(yè)煤制油已初步形成“五大類、21種”產品集群,實現(xiàn)了由單一油品向多元化高端產品的轉變。
在寧夏煤業(yè)展廳,硫磺、甲醇、液氧,各式各樣的工業(yè)原料讓人目不暇接;塑料飯盒、輪胎、衣服,更讓人眼前一亮。
講解員陳琛見證了展廳里產品由少到多的變化:
“最開始,展廳里只擺放著寥寥幾類油品,以原材料為主。如今,不僅有種類更為豐富的工業(yè)原料,還有各種消費品!”陳琛自豪地介紹。
“產業(yè)鏈的拓展,源自于煤的多元化利用,煤的多元化又減少了廢渣廢料排放,降低了污染,兩者又共同降低了生產成本,提高了經濟效益,形成了良性循環(huán)。”
李磊笑著說,“我們要把每一塊煤都‘吃干抹凈’!”